川普加徵關稅是否會持續?
普遍看法:川普加徵關稅因會傷害國內消費者,將會隨著進入深水區而逐步收斂,持續加碼只是虛張聲勢,目的在迫使中國讓步。
趙執行長預測:趙執行長於2018年8月率先看出,川普加徵關稅不是逼迫中國讓步的手段,其本身即是目的,因此預測:「美國後續2000億美元清單將會執行,而所有加徵的關稅應會延續很長的一段時間。」出處: 川普貿易戰的真正目的(聯合報) 。川普於2019年12月,承認自己是關稅人(tariff man)。
驗證:川普依計畫於2018年9月,對中國加徵第二波2000億美元產品的關稅,後續並加碼第三波。絕大部分的加徵關稅迄今仍然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大陸台商或陸商外移的預測
趙執行長預測:「中國境內的中國廠商、台商與外商將外移至其他地點,例如印度、東南亞或台灣,另起爐灶繼續生產,以維持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出處: 中美貿易戰 協議和談為上策(蘋果日報)
趙執行長預測:「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最大傷害不是出口的減少,而是產業外移所造成的產業空洞化。」出處: 中美貿易戰 協議和談為上策(蘋果日報)
驗證:從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已有33家中國上市企業,將生產線移到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來規避關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台灣資訊電子廠商的建議
趙執行長建議:早在2018年8月,趙執行長即建議:「我國廠商需要靈活的移動生產基地,此刻應以印度、東南亞與台灣為主。」出處: 川普貿易戰的真正目的 (聯合報)
趙執行長建議:「新的生產基地(例如印度)將來也可能是貿易戰的目標。解決方法是犧牲規模經濟,分散生產,縮減但不清空在中國的產能,並將部分產能分散至不同國家。」出處: 貿易戰全球供應鏈重組 台商面臨哪些風險? (工商時報)
更多趙執行長評論請至: 全球政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