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到底脫鉤了沒?





趙文衡



工商時報 2023年05月29日





圖片來源:PIXTA



自川普時期開始,美國即執行與中國脫鉤的政策,但數據顯示,2022年,美中貿易金額仍創歷史新高。由此可見,兩國經濟迄今並未脫鉤。富比世雜誌3月的一篇文章指出,目前許多人仍將美中脫鉤視為神話。然而,與川普政府不同,拜登政府並未尋求與中國全面脫鉤,而是採取「小院高牆」的策略。所謂「小院高牆」,或稱「選擇性脫鉤」,並不追求與中國經濟全面解離,而是選擇最敏感的戰略領域,在這些少數領域執行嚴格且明確的脫鉤政策。


在「小院高牆」策略下,整體貿易額仍然創高並不令人驚訝,也不代表脫鉤失敗。事實上,拜登政府的脫鉤政策主要集中在半導體、半導體設備、通訊設備、與規模較小的安全監控設備等四個領域,因此判斷美中是否脫鉤需視上述四個領域的貿易消長。在這些領域中,又因美國政策限制的重點不同而在進出口上有不同的措施。在半導體與半導體設備上,美國主要限制本國產品出口至中國;而在通訊設備與安全監控設備上,主要是針對中國進口產品進行管制。


根據明日智庫「美中脫鉤指數」顯示,在半導體、半導體設備與通訊設備三大領域中,美中脫鉤最為徹底的是通訊設備。美國進口通訊設備來自中國的占比,由2018年第一季的30.1%,下降至2023年第一季的6.7%,幾乎已經完全脫鉤。主要是因為此領域脫鉤政策推動最早,且與國家安全關係最為密切。早在2018年4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即通過禁止使用政府資金購買華為和中興的通訊設備產品。2018年8月,美國並明確禁止政府部門使用兩家產品。在2022年12月,美國更全面禁止華為與中興的通訊設備在美販售或進口。


在三大領域中,脫鉤最不徹底的是半導體設備。美國出口半導體設備至中國的占比,2018年第一季為14.9%,但至2023年第一季,占比不降反升,達16.4%。不但未脫鉤,反而加深連結。美國提出半導體設備的脫鉤政策時間最晚,故成效也較晚顯現。


事實上,以美國出口至中國半導體設備的絕對數值來看,2023年第一季延續自2021年第四季以來的趨勢,出口金額較上季持續減少11.5%。但在相對占比上,2023年第一季美國半導體設備出口至中國以外地區的金額減少幅度尚遠大於出口至中國。因而,該季出口中國金額的減少,可能是源於其他系統性因素,而非美國的脫鉤政策。然而,也有可能是因為美國脫鉤政策反而造成出口至中國以外地區更大幅度減少。 儘管與2018年相比,半導體設備產業尚未與中國脫鉤,但若與2021年第三季相比,可以明顯看出兩國在半導體設備產業上已加速分離。美國出口半導體設備至中國的占比自2021年第三季的26.5%,已一路下降至2023年第一季的16.4%。


在半導體產業上,2018年第一季,美國出口至中國半導體占比為15%,至2023年第一季占比降為11.9%。儘管美國出口半導體至中國占比自2021年第三季即一路下跌,但最近一季下跌速度加快,使得美中半導體產業達到脫鉤門檻。這主要歸因於2022年10月,拜登政府一改過去僅禁止特定廠商購買美國半導體的作法,開始無差別的限制高階晶片輸出中國。


美國基於國家安全及維持戰略產業優勢等理由尋求與中國在半導體上脫鉤,但若中國廠商仍可由其他國家(例如台灣與韓國)獲得半導體晶片,則會失去政策意義與效果。針對此一漏洞,美國祭出「外國直接產品」(foreign direct products)條款。外國廠商運用美國技術或軟體生產的產品,仍將受「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約束。這無疑將嚴重打擊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


由上可知,在被美國的「小院高牆」圈住的三個領域中,通訊設備幾乎已經脫鉤,半導體與半導體設備雖然仍有相當程度的連結,但已在迅速的脫鉤當中。依照美國日益嚴厲的管制措施判斷,美中兩國在這些領域的脫鉤應是遲早的事。這對美國產業發展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拜登政府瞭解脫鉤的副作用,但根據財政部長葉倫的說法,美國為了國家安全,已準備接受可能的經濟代價,且不會在這些問題上做出妥協。這樣的立場讓兩國的脫鉤更無轉圜。


工商時報出處


台灣地緣政治風險指數